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手机版|微信公众号|繁體|登录|注册

【视频方式】省农业发展中心:减少“仓门灾”湖北进一步提升粮食烘干能力

【视频方式】省农业发展中心:减少“仓门灾”湖北进一步提升粮食烘干能力

时间:2022-08-05 10:30来源: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今年初,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粮食局、农业发展中心等联合印发《全省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全力提升粮食烘干能力。8月5日,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姜卫东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迎接党的二十大·政在说”系列访谈,介绍该项行动的详细情况。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张静。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姜卫东先生。欢迎姜主任!

姜卫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粮食稳,天下安”。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

今年年初,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粮食局、省农业发展中心联合印发了《全省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请问姜主任,出台这个方案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姜卫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食安全,强调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粮食安全。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要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切实提升烘干能力。我省出台《行动方案》,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更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确保粮食安全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提升我省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助农减损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手段。

粮食烘干能力,指的是机械化烘干粮食的能力。大家都知道,粮食烘干是粮食减损的重要手段,是粮食生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现阶段,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随着规模种植的扩大,种植大户与合作社经营不断增多,尽管在丘陵山区、在小农户中自然晾晒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但是自然晾晒正在逐步被机械化烘干所代替。粮食烘干能力正在成为保证颗粒归仓,保障粮食安全的必备手段。

有资料显示,我国粮食因来不及晾晒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损失的粮食约占粮食总产量的5%。湖北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2毫米),其中5—9月的平均降水量76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3%。这个时段正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的成熟收割晾晒期。集中降雨期和收割晾晒期重合,粮食极易因为不能及时晾晒造成霉变、发芽。保守估算,我省粮食每年因霉变、发芽造成的损失约为25亿斤,数目惊人。这种丰收在望却不能颗粒归仓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仓门灾”。

集中、高效的机械化粮食烘干,能够有效破解气候灾害造成的“仓门灾”,保障全省农民朋友将丰收在望切实转化为“丰收在手”。

主持人:看来,加快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的确是迫在眉睫。请问姜主任,省农业发展中心在这次行动中,主要负责那些方面的工作?

姜卫东: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是经省政府批准,由原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水产局、农机局撤并组成的正厅级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简称 “省农业发展中心”。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参与“三农”事业发展政策研究和规划起草工作,提出政策建议,承担畜牧业、渔业、农机化事业的相关事务性工作。

在此次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中,感谢省委、省政府的信任,感谢省直部门的支持,将工作机制的相关事务性工作放在省农业发展中心,我们将加倍努力,积极工作,当好“店小二”,助力全面提升我省的粮食烘干能力。一是沟通协调。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与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局等省直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对各市、州、县粮食能力建设的指导和督促,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编制规划。调研摸清全省粮食烘干能力的底数,收集、摸准各市、州、县粮食烘干建设需求,联合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按照每年新增2万吨烘干能力的目标,编制专项规划(2022-2025),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三是技术服务。组建技术服务队,按照智能化、信息化、节能环保的导向,指导建设主体进行建设,开展技术服务,保障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的先进性、适用性。

四是监督检查。督导各市、州、县做好建设项目的规划执行和技术支撑;制定《新(扩)建粮食烘干中心验收标准》,开展进度跟踪和竣工验收等,并实施全程监督检查。

主持人:在提升粮食烘干能力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姜卫东:出台《行动方案》,主要是为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我省当前粮食烘干能力不足的问题,共同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等对粮食颗粒归仓造成的直接影响,避免“仓门灾”,保障粮食安全。

主持人:您提到的调动各方面力量,主要是指什么?

姜卫东: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整合各方面的支持手段。包括农机购置补贴、建设补助、金融贷款、财政贴息,以及统一按农用标准的用地用电政策支持等。

二是鼓励建设主体多元化。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都可以投资建设,采取独资、股份制、合作制等组织形式也都可以。钟祥市乡村振兴局正在尝试以“扶贫投资、集体所有、合作社经营”的模式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按照一个点100万左右的资金进行投入,这种创新方式值得学习借鉴。

主持人:姜主任能不能介绍一下,我省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姜卫东: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经建成粮食烘干中心1390个,烘干机保有量为9319台,粮食烘干批处理能力达到18.6万吨。其中,2022年度新增粮食烘干中心183个(已竣工93个,正在建设90个),新增批处理能力2.48万吨。应当讲,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粮食烘干能力建设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主持人:那么,具体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姜卫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粮食烘干能力仍然不足。202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约为2716万吨,其中,水稻1885万吨,小麦 409万吨,玉米323 万吨。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中稻,约为1700万吨。一般认为,如果满足了中稻烘干的需求,与中稻不同收获季的小麦、玉米、早晚稻同样可以满足。理论上,按照年烘干60个批次和产地烘干率80%计算,烘干1700万吨中稻,批处理能力需要达到24万吨左右。但截至目前,我省的粮食烘干批处理能力仅为18.6万吨,中稻产地烘干率仅为62%,缺口还是不小的,亟待填充。

二是分布不平衡。其一,空间分布不平衡。江汉平原和鄂北岗地,烘干机保有量、粮食烘干中心(烘干点)数量相对较多,批处理能力较大,而黄石、咸宁、十堰、恩施等丘陵山区数量相对较少、批处理能力较小。例如,荆门市已建有批处理能力22374吨,十堰市则仅为362吨,是荆门市的1/62。其二,需求分布不均衡。粮食烘干能力越是充足的地方,建设的需求越大,愿望越强烈。相反,批处理能力比较匮乏的地方,新建的需求也不旺盛。比如,当阳市的中稻产量为27.4万吨,按照刚才讲的方法测算,批处理能力只需达到3656吨即可保障,但实际上当阳市已经建有6112吨,2022-2025年新建需求为5412吨;咸宁市咸安区中稻产量为20万吨,批处理能力需达到2673吨,但实际只建有559吨,2022-2025年建设需求也仅有330吨。

三是现有粮食烘干设备产能低。其一,可用率不高,目前已处于待报废状态的设备约为2200余台(套),占比四分之一;其二,污染大,以煤为燃料供应热源的占比超过50%。其三,信息化程度低,目前使用北斗监控终端并加入省北斗农机管理平台的仅有252台(套),占比不足3%;

主持人:这个《行动方案》确定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姜卫东:《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粮食烘干中心(点)达到2100个左右,烘干机保有量达到1.1万台,烘干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批次,基本满足全省粮食烘干处理需求。

主持人:能不能介绍一下,确定这个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姜卫东:首先是烘干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批次这个目标。前面已经讲过,这是基于我省中稻产量确定的,是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的核心指标。其次是全省粮食烘干中心(点)达到2100个左右,烘干机保有量达到1.1万台。这两个指标属于测算指标,在批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的前提下,以实际建设和保有数量为准。

主持人:方向和目标已确定,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粮食烘干能力?

姜卫东:总体上看,粮食烘干能力建设需要根据各地的粮食产量(尤其是中稻产量)、已建成的烘干批处理能力和上报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究竟建多少,有这么几句话需要掌握,一是全省每年2万吨的建设任务不突破;二是基本满足中稻产地烘干率80%以下的县(市、区),三是合理调控中稻产地烘干率超过80%的县(市、区)。概括地讲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分步走,总的原则是:合理布局,目标适当,环保智能。

主持人:请具体解读一下这12字原则吗。

姜卫东:所谓合理布局。可以有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空间布局合理,通过政府有形之手,结合本地农业状况,按照5-6个自然村一个烘干点进行布局,没有建的就补缺,建多了的就调控,逐步实现空间上分布合理。二是时间布局合理,这个行动方案,安排的是2022-2025年的工作任务,很多地方都希望早点建,甚至2022年就完成全部任务,这是不科学的,要分布走,根据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形式循序渐进。三是结构布局合理,通过淘汰老旧产能,支持环保、智能、信息化的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提高烘干能力整体水平;

关于目标适当。一个县建多少才合适?这个目标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当。一要与产量相符,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粮食产量有多少,就规划多少。二要与产地相近,按照一个120吨/批次的粮食烘干中心保障15000亩左右土地的粮食产量进行规划设计。在粮食主产县,15000亩基本上就是3-5个自然村的种植面积,那么就按照每3到5个自然村建一个批处理能力120吨的烘干中心进行规划。三要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比如在粮食主产县可以以1-2个大型烘干中心,辐射带动建设若干小型烘干中心,在丘陵山区则可以以1个小型粮食烘干中心,配套若干移动式烘干设备(点)的方式进行布局,形成乡镇布点、市县统面的格局。四要避免重复建设、产能闲置,决不能单纯以建设主体要求来确定目标、规划布局,一定要注重粮食产能的实际需要,要有效防范重复建设,杜绝浪费。在烘干中心建设的投入中,建设主体承担的超过85%,一旦运营时没有足够的粮食烘干,就会给建设主体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这一点投资建设的主体要高度重视,县市区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

关于环保智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瞄准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水平。粮食烘干中心智能化就是要求粮食烘干全过程都能够在智能终端、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之下,能够满足自动化、物联、信息采集分析等需要。所以,现阶段建设就要求,新增的粮食烘干设备要安装北斗监控终端,使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烘干设备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节能环保。烘干环节能耗非常高,约占粮食机械化生产全过程所需能耗的50%。能耗高,意味着排放高。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新增粮食烘干设备必须达到国家环保部门节能减排要求,并禁止选择燃煤型燃烧炉作为烘干设备的热源。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的抓重点、补短板、分步走分别是指什么,具体该怎么抓、怎么补?

姜卫东:抓重点就是要抓住粮食主产县这个重点。2021年度,47个粮食主产县的粮食总产量为450亿斤,占全省的83%;这是粮食烘干能力建设中必须紧紧抓住的重点。截至2022年6月底,47个粮食主产县的烘干批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17.4万吨,占全省的93%,中稻产地烘干率达到80%的有15个,低于50%的有21个。

《行动方案》提出要“着力优化粮食主产区烘干能力结构”,这就意味着对中稻产地烘干率超过80%的地方,将不在支持大幅度增加粮食烘干能力,那样有可能形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而要将重点放在支持其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节能环保和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上。

补短板就是要补齐丘陵山区的烘干能力短板。丘陵山区的粮食烘干能力比较欠缺,此次申报需求量也不大。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丘陵山区,我们更主张采取小型烘干点辅以移动式烘干机的方式进行建设,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小地块、小农户的实际烘干需要。我们建议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考虑加大批处理能力5吨以下的粮食烘干机生产。当然,对这一地区还要逐步做工作,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大胆尝试。

分步走就是先粮食主产县、再丘陵山区,先保障补缺口、再适度支持更新升级。前两年,重点安排补齐粮食主产县的烘干缺口,适度支持丘陵山区示范规模化建设,后两年,在保障补缺口的前提下,适度支持部分粮食主产区老旧粮食烘干中心向智能化、信息化、节能环保上更新升级。

主持人:为了提升粮食烘干能力,《行动方案》明确了哪些具体的保障措施?

姜卫东:《行动方案》主要从组织、资金、用地用电、机具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出措施和政策保障。

在组织方面。其一,省级层面建立提升粮食烘干能力工作机制。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省农业发展中心负责协调统筹。其二,县级层面是抓落实的重点,要求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做好规划布局,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各方力量,精准采取措施。

在资金支持方面。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支持。我省对购置粮食烘干机优先补贴,并且提高了补贴标准,烘干机单机补贴额最高达12万元;二是省级财政的补助。2022-2025年,对符合县(市、区)规划的新建粮食烘干中心(点),经验收合格的,按照批处理能力每吨1000元的标准实行先建后补;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的补贴,主要对粮食烘干机应用进行补贴;四是金融产品的助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烘干设施融资租赁、抵押贷款和信贷担保服务,对烘干中心建设贷款按政策给予财政贴息。

在用地用电方面。烘干能力建设用地用电统一按农用标准管理,尽力满足烘干中心用地用电需求,帮助他们节本增效。

在机具研发方面。组织省内高校院所与农机制造企业协同攻关,重点研发适宜丘陵山区的新型智能化、信息化烘干设备。

在技术服务方面。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开设粮食烘干课程专班,培训粮食烘干设施运行维护、安全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这类人员要求持证上岗。

主持人:根据姜主任的介绍,我们全面了解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也明确了行动方案的保障措施。最后,新建粮食烘干中心建成后,将怎么验收呢?

姜卫东:验收依据的是新近印发的《新(扩)建粮食烘干中心验收标准》,主要采取两种验收方式。

一是县级层面的专项验收。由县级粮食烘干能力提升工作专班组织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含:建设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符合当地相关用地政策,购买烘干机的时间在2022年1月1日以后(发票时间);节能环保是否达标,烘干机是不是非燃煤型;是不是配备智能信息设备等。达到了验收的要求,就可以按照规定发放财政补助资金。

二是省级层面的全面验收。由省级粮食烘干能力工作专班组织实施,主要是验收市、县两级年烘干能力指标完成情况,抽检部分经专项验收合格的粮食烘干中心。验收内容主要包含:是不是纳入当地县级建设规划;辐射范围是不是在125亩/吨以上;是不是严格按照《新(扩)建粮食烘干中心验收标准》进行了验收并签字留底;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是不是规范等。

主持人:粮食烘干的能力提升事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通过姜主任的介绍,我们看到我省正在加快提升粮食烘干能力,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装备支撑。

感谢大家关注本期在线访谈,感谢姜主任的解答,我们下期再见!

姜卫东: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