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湖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根据淡水养殖气象服务中心预测,预计湖北省7月平均气温24℃~31℃,与常年相比偏高0.5℃~1℃,降水量常年相比,鄂东偏少2~3成,其他地区偏少1~2成。
这一时期水生动物代谢旺盛,投饵量增加,残饵及排泄物积累加速;水体中有机质、氨氮、亚硝酸盐浓度上升,易引发水质恶化;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疾病传播风险显著升高。
根据近年同期全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分析,对7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并提出防控建议。

湖北省7月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鳖鳃腺炎病。
1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主要危害对象为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加州鲈等,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该病历年来对湖北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全省各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
(鲢患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症状)
2
柱状黄杆菌病

俗称“烂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
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鲢等,应引起各养殖区的重视。
(草鱼患烂鳃病临床症状)
3
细菌性肠炎病

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青鱼、鲫、团头鲂、黄鳝等。
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当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导致流行。
4
赤皮病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别是当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冻伤,以及鱼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更易侵入,引发疾病。
全省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5
草鱼出血病

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水温20℃~30℃时易发病。
患病鱼鳍基或鳃盖出血,解剖查验可见肌肉出血呈鲜红色、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全省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草鱼出血病临床症状)
6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危害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时易发病。患病鱼游动缓慢,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
患病鱼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全省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临床症状体表出血、鳃出血)
7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弹状病毒等。该病在水温25℃~34℃发生流行,最适水温为28℃~30℃,主要危害对象为鳜。
临床主要症状为严重贫血,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脾脏、肾脏肿大、坏死。全省鳜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鳜患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的临床症状)
8
鳖鳃腺炎病

分为病毒性鳃腺炎和细菌性鳃腺炎。水温20℃~30℃时易发病。病毒性鳃腺炎在水温20℃~25℃为流行高峰,细菌性鳃腺炎在25℃~30℃时为流行高峰。
该病死亡率高,危害大。其中病毒性腮腺炎发病急,死亡率90%以上,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细菌性鳃腺炎治疗后病情易反复。公安、京山、应城等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鳖患鳃腺炎病的临床症状)

加强水质调控
梅雨季后持续高温,叠加暴雨或闷热天气,易造成池塘缺氧浮头、泛塘,并诱发养殖动物应激反应。每日监测 pH、氨氮、亚硝酸盐指标,及时增氧(尤其凌晨及午后);定期消毒水体,配合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暴雨前后加固塘基,防止水体分层和缺氧泛塘。
加强养殖管理
坚持“四定”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水产养殖动物活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选择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鱼体抵抗力。
夏季持续高温,可以通过加设遮阳设施、逐渐加深池塘水位,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尽量减少因高温导致的应激反应。
科学规范用药
一旦发生疾病,应及时诊断治疗,可咨询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或通过“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http://www.adds.org.cn)进行咨询,做到对症用药,科学防治,选择“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中的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