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肥鱼暂养提质规模达10万立方米,产值突破8000万元
近年来,宜昌市积极探索长吻鮠(肥鱼)暂养提质技术,让传统“瘦身”损耗高、病害多的难题成为历史。目前,全市已发展暂养提质基地5家,规模约10万立方米,预计今年产量将突破1500吨,产值突破8000万元。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针对传统池塘养殖的肥鱼脂肪多、土腥味重、有害物蓄积等问题,宜昌水产部门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组建科研团队,突破传统“瘦身”养殖瓶颈,建立科学暂养及品质评价体系,通过间歇禁食与绿色添加剂相结合,28天暂养使鱼体脂肪降低63%,体重损耗控制在8%以内,鲜味氨基酸显著提升,肉质结构明显改善,达到“减脂、增肌,提鲜味、促健康”目标。
标准引领,品牌增值。团队及时总结形成核心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制定技术规范,省地方标准《长吻鮠池塘圈养技术规范》已发布实施,《长吻鮠暂养提质与品质评价技术规范》已获得立项。市肥鱼产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全市肥鱼企业主体抱团发展暂养提质技术,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打造“宜昌肥鱼”地域品牌,提升“宜昌长江肥鱼”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影响力,实现每公斤溢价20元以上。
节庆带动,产销融合。依托宜昌肥鱼美食嘉年华、“万斤肥鱼免费吃”、宜昌特色美食——肥鱼汤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推广肥鱼产品,扩大市场认知度。建设“宜昌肥鱼美食文化街”,创作《人间至味》肥鱼主题歌曲,推动产旅融合,扩大消费市场。开发肥鱼品质溯源APP,实现“一鱼一码”品质可查,让消费者买得放心、食得舒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