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报道:科学养虾下功夫 早熟上市占先机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殷珂 周红胜 春雨过后,大冶市陈贵镇袁伏二村的春兰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吕春兰捞起一筐鲜活的小龙虾,迅速打包好发往市区。
“今天捕捞了400斤小龙虾,成品虾150斤,虾苗250斤。”吕春兰笑脸盈盈,“田里既产生态米,又养生态虾,土地效益较以往提升了整整3倍。”
去年春兰家庭农场小龙虾产量高峰期时,每日可达2000斤,亩产利润超2000元。加上水稻种植带来的收益,每亩总产值突破5000元。
春兰家庭农场的小龙虾卖得俏,秘诀在于科学的养殖方法和模式。
为提升养殖技术,吕春兰频繁来往于黄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陈贵镇水产服务中心,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积极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水产养殖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开启紧密合作。从水质调控到饲料配比,从病害防治到虾苗选育,科研人员多次深入农场,现场指导。
“小龙虾要想味美,肉质得紧实富有弹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堂林揭秘:春兰家庭农场这片地,土壤肥沃,水资源丰沛,稻田里各类藻类如同为小龙虾精心准备的自助餐,为它们打造了一个天然的舒适家园。
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吸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稻虾试验示范工作站安营扎寨,开展稻虾共作多种模式养殖示范。在工作站引领下,陈贵镇稻虾共作面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至1.68万亩。全镇小龙虾养殖农户增至40余户,带动周边400余名村民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今年开春,吕春兰和张堂林的团队早早开始了田间管理工作,探索新的养殖技术,让小龙虾能够提前成熟上市。
“我们的虾现在可是市场上的紧俏货。这不,订单又来了好几个。”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吕春兰脸上笑意不止。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