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解读】《湖北省2025年春季渔业生产管理要点》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春季是全年渔业生产的关键阶段,水温回升、苗种繁育和放养进入高峰期,同时也是气候变化频繁、病害易发的敏感时期。面临诸多挑战:极端天气导致水温波动大、病害防控压力加剧、部分养殖户技术管理粗放、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等。为科学应对这些问题,保障渔业稳产增效、维护水产品安全,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管理要点》,旨在为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养殖主体提供系统性、规范化的技术指导。
二、目标任务
稳产保供:通过加强苗种繁育、放养和饲养管理,提升春季渔业生产效率,确保全年产量稳定。
防控病害:科学应对春季高发疾病,减少因病害导致的经济损失,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规范生产:强化水质调控、用药管理和运输流程,推动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保障安全:防范养殖生产事故和运输风险,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和市场供应稳定。
三、主要内容
(一)生产管理精细化
苗种繁育科学化
亲本培育:注重营养强化与保健管理,投喂优质饲料并添加维生素、免疫多糖等,确保亲本体质;实时监测池塘水温、水质变化。
苗种孵化: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水温骤变,孵化用水严格过滤消毒,防范病原入侵;工厂化繁育需控制升温速率。
苗种放养规范化
清塘消毒:清除淤泥、分步消毒(含氯石灰)、曝晒回水,确保池塘环境洁净。
科学放苗:严选健壮苗种,运输前停食锻炼,控制温差;放养前盐水浸泡消毒,后续泼洒抗应激产品。
饲养投喂精准化:越冬后尽早投喂优质饲料,初期辅以功能性饲料增强鱼体免疫力,根据温度动态调整投喂量。
水质调控动态化:逐步提高水位,增氧机提前布设;有机肥少量勤施、阴雨禁施,维持水体透明度30厘米左右。
(二)病害防控体系化
预防为先
用水管理:外源水经多级消毒沉淀,蓄水检测达标后方可使用。
环境调控:增氧、调水、降密度、控投喂,减少应激诱病因素。
精准施策
针对越冬综合征、水霉病、纤毛虫病等6类春季高发病,分类提出防治方案。例如:水霉病需避免鱼体损伤,晴日消毒水体;小瓜虫病需早防早控,增强鱼体免疫力。
规范用药
严禁滥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水产用药白名单制度,杜绝假劣兽药及“非药品”使用,落实《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要求。
(三)运输管理标准化
苗种运输:提前规划路线,确保水温、溶氧稳定,虾蟹防挤压,杜绝麻醉剂。
商品鱼运输:降低运输密度,定时检查水质,换水量不超过2/3,装运器具严格消毒。
渔需物资运输:提前采购并预留缓冲期,防水防潮,运输前后消毒到位。
四、落实要求
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需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方案,通过现场指导、示范推广、新媒体宣传等途径,确保政策宣贯到位。广大养殖主体应强化主体责任,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共同筑牢湖北省渔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