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实录一:我在西藏种人参
10月下旬,西藏山南的温度急转直下,最低温度已降至冰点。我走进了位于克麦村的人参试验田,和往常一样记载人参生长情况,意外发现几棵人参还在亭亭玉立。我不禁感慨:这里真是一块发展人参种植的宝地,人参生长期比东北还长!
作为援藏干部,从进藏之初我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开展好农业援藏工作,展现湖北干部好形象。考虑到西藏人口少、市场小、农产品本地需求有限的特点,加之运输费用昂贵,西藏的大宗农产品如果运往内地,往往也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我的思路是找到一种需求大、价值高、运输成本忽略不计的农产品,它必须适合在西藏种植,且内地大部分地方不能种植。通过综合考量,我发现这种作物就是人参。
2019年8月,我向组织正式提出这一想法,立即得到时任湖北援藏专业技术人才的李忠正同志认同。翌年5月,我自掏腰包购买十几棵参苗,在山南市农技推广中心院内小片荒地试种,当年年底邀请山南本地同志参观,获得大家的广泛认同。2021年,我们开启了第二期试种,用援藏经费建设了人参荫棚,购买数千元参苗,分为两组进行种植:2/3用于田间种植,1/3用于招募山南当地花草爱好者在室内盆栽种植,两组作为对照进行分析。
人参的采收半天即可完成,而整个人参试种工作,却倾注了我两年半的心血。
经过两期试种,我们对本地人参生长方面,取得了六点宝贵经验:
一是山南的自然气候和温度,适宜种植人参。本地土壤石块多,有机质少,远不如东北黑土,但是在不施肥不打药的情况下,人参依然可以正常生长,且生长期较长。
二是高原气候干燥,宜勤浇水,或配备滴灌设施。春季移栽人参后,一开始我两天浇水一次,结果人参萌发迟缓,迟迟不能破土。后来我们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人参很快出苗,但前期受阳光直射的田块,因为蒸发量大,缺水过重,参苗全军覆没。一些参与人参试种的花草爱好者也说,保持水分极为关键。
三是人参栽植深度与东北略有不同。东北的人参栽植为两指深,通过多垄对比,三指深存活率更高,病虫害少,参体更健康。
四是在未对床土和种苗消毒的情况下,雨季病害对人参有一定威胁,参龄越大抗逆性越强。在大田和室内种植中,雨季来临后均有倒苗发生。东北参农应对倒苗的做法是床土消毒和生长期施药,我们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技术。
五是种子可以发芽存活,但第一年需要精心消毒和管护,否则极易死亡。室内种植中,大量种子在长出小苗后,两个月内死亡。据中国农科院特产所专家远程诊断,应是苗床未消毒,且肥力不足,苗弱抗逆性差。
六是大田种植中有不明虫害噬咬参叶。山南市农技推广中心专家在田间查找,不能确认为害的虫子,如做下一步试验,建议在床土消毒时做灭虫处理。室内种植则无此问题,叶面健康。
通过种植人参,我结交了许多山南市花草爱好者,树立了湖北援藏干部的形象,还由此促成了其他几项工作,但山南人参种植和产业发展之路还任重道远。第九批援藏的三年援藏期已接近尾声,希望我们开启的人参试种工作对第十批援藏同志对所启发,更期盼后来的同志接着干下去,努力为雪域高原添上一“宝”。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