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2024年生猪养殖生产走出困境,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
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张兴旺介绍,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围绕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有效巩固,大豆产量2065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9663万吨、比上年增长0.2%,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吃得更加营养健康。

帮助养殖户解决畜牧业发展困难
2024年我国畜产品肉蛋奶供应充裕,但畜牧业发展困难不少,例如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比较严重。面对这些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养殖户“渡难关”,占畜牧业大头的生猪养殖生产现在已走出困境,但是肉牛奶牛养殖亏损还只是有所缓解。同时,农业农村部加强技术指导,推动养殖场户练内功、提质量。
陈邦勋介绍,在生猪生产方面。为促进猪肉市场供需平衡,2024年初农业农村部将能繁母猪保有量目标由4100万头调减到3900万头,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了290元。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持政策稳产能与市场调产量协同发力,继续盯住全国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产能“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推动供需更好匹配。
在肉牛奶牛生产方面。随着产能适应性调整,各项纾困政策落实,肉牛和牛奶价格降幅收窄,加上饲草料成本降低,肉牛奶牛养殖亏损有所缓解,但完全扭转生产经营困难局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为推动肉牛奶牛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主产省加强监测预警,继续落实好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政策,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稳住产能,增强产业韧性。
陈邦勋指出,春节假期快到了,进入到了肉品消费旺季,农业农村部将强化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安全。冬春冷季还是动物疫病高发期,农业农村部将组织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等防控工作,实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稳住防疫工作的“基本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把“菜篮子”产品的稳产保供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积极稳生产、促销售、保供应。总的看,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供给是完全有保障的。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2024年全国蔬菜面积产量是双增的,目前在田的蔬菜面积是802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了80万亩左右。入冬以来气温偏高,光照比较充足,无论是设施蔬菜还是露地蔬菜,长势都不错,冬储菜的数量也不小,肉蛋奶等生产也是稳定的,应该说供给是充足的。同时,大中城市多渠道、多途径组织货源,适当加大备货量。因此,“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非常扎实。
下一步,重点是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指导各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抓监测,加强农情调度和市场动态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合理引导上市档期,促进均衡供应。二是稳生产,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加强生产指导服务,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供应充足、质量可靠。三是畅流通,推动各地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完善农产品购销应急处置机制,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民不愁卖、让市民放心买。
我国农产品价格呈偏弱运行的态势,后期市场走势如何?对此,张兴旺表示,农产品市场确实是各方面都很关心,它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生产者,最近两年来,整个国际上粮食市场的价格是处于低位的,尤其是国际上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跌到了此前高点的一半左右。去年以来,国内的粮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跌幅明显要小于国际市场。
农业农村部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下行高度关注,密集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农民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加强市场的监测调度,与有关部门一起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粮价稳定,努力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
一是强化产销衔接。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等,组织加工贸易企业与主产区对接,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
二是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去年秋粮上市以后,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个省份先后启动了稻谷托市收购,对稻谷价格形成了有力支撑。
三是推动加大收储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加大了小麦、玉米等储备的收储力度,中储粮始终在市收购,有力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四是加强信息发布。及时采集发布粮食供求、收购进度、市场价格、进出口等信息,解读国内外市场形势,释放积极政策信号。
从近期市场的走势看,秋粮收购进度平稳有序,价格逐步企稳,玉米、大豆的期货价格有所回升,市场预期正在好转。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紧盯秋粮购销动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抓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不断优化市场调控,增加玉米收储规模,加大大豆产销衔接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把握好粮食进口的时机、节奏和规模,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农民种粮的收益。
对于农业农村部如何抓好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张兴旺表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意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工作布局上,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增品质共同发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大豆油料产能稳步提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抓好肉蛋奶、果菜茶等生产,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二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每一个监测对象、每一个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个体,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提高帮扶产业和脱贫劳动力就业质量,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同时,要做好过渡期评估收官,谋划好过渡期后常态化监测帮扶措施。
三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不懈把“千万工程”经验理解透、学到手、运用好,指导各地完善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机制,系统推进乡村产业、组织、人才、生态、文化五个振兴,注重由点及面、带动全局,分阶段分步骤持续用力抓,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要让乡村更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大力开发农业农村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强化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让乡村更宜居。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庄的颜值,务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集中投向农村群众急需急盼的村内道路、卫生厕所、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推动强化农村“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公共服务供给,让农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要让乡村更和美。持续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引领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围绕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动小农户提高生产水平。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