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手机版|微信公众号|繁體|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预测数据

2025年9月湖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时间:2025-09-16 15:58来源: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字体:

前期气象条件分析及对鱼病发生影响


8月总体气温异常偏高,全省平均气温29.5℃,总体呈东高西低分布,鄂西大部23.7(利川)~30℃,其他大部地区30~31.9℃(赤壁),全省平均35℃以上高温日数17.8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2天,期间出现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极端最高气温鄂东南大部、鄂东北局部、鄂西北北部、鄂西南三峡河谷等地39.0~41.6℃。

水温升高会降低水体溶氧量,同时高温下鱼类呼吸作用增强、浮游生物耗氧增加,易导致水体缺氧,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可能引发鱼类浮头甚至死亡。影响养殖品种生长与健康,温水性鱼类(如草鱼、鲢)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长加快,但长期处于30℃以上高温,可能因代谢过强、能量消耗过大,导致生长放缓,饲料转化率降低。

同时疾病风险增加。高温环境下,水体中细菌、病毒、寄生虫繁殖速度加快,同时鱼类免疫力下降,易爆发烂鳃病、赤皮病等常见病害,增加养殖病害防控难度。

降水以分散性阵雨为主,总体西多东少,鄂西大部、江汉平原东南部、鄂东局部170~508毫米,鄂东南局部、鄂西北东部不足50毫米,其他地区50~170毫米。西部等地多分散性强降水,易导致水体上下层发生对流,导致水体溶氧骤降、水质突变等,进一步增加病害风险。


后期气候预测及鱼类病情预测


预计9月鄂西、鄂北岗地平均气温20~24℃,其他大部24~26.5℃,大部偏高0.5~1.5℃,月降水量鄂西及鄂东东部75~150mm,其他大部60~75mm,与常年相比,鄂西北偏多1~2成,其他大部地区偏少1~2成。

9月高温告一段落,温度总体适宜,降水大部偏少,气象条件有利鱼类生长,鱼病发生率也将有所减缓。养殖后期水体负载量高,残饵、粪便积累,氨氮、亚硝酸盐易超标,水质恶化风险加剧。

根据近年同期全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分析,对9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并提出防控建议,供大家参考。


病情预测


湖北省9月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车轮虫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河蟹颤抖病、河蟹黑鳃病、鳖溃烂病。


1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主要危害对象为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大口黑鲈等,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历年来对湖北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全省各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


鲢患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症状


2

烂鳃病

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是一种较常见鱼病。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鳜、大口黑鲈等,应引起各养殖区域的重视。


草鱼患烂鳃病临床症状


3

车轮虫病

由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适宜发病水温20℃~28℃。临床症状主要是“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等,是对养殖鱼类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全省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车轮虫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4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原为鲤疱疹病毒II型,主要危害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时易发病。患病鱼游动缓慢,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患病鱼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全省鲫主养区应重点防控。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临床症状 体表出血、鳃出血


5

河蟹颤抖病

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病蟹出现胸肢不断颤抖、抽搐和痉挛等症状。湖北省洪湖、汉川等河蟹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6

河蟹黑鳃病

轻度感染时,病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严重感染时,病蟹鳃丝全部为黑色,且发生烂鳃现象。湖北省洪湖、汉川等河蟹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河蟹患黑鳃病临床症状


7

鳖溃烂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在温室养殖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稚、幼鳖至成鳖均易感染。一旦发病,持续期长,危害较大。湖北省公安、应城、京山等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鳖患溃烂病临床症状


防控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


每日检测养殖水环境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调水、增氧等应对措施,确保养殖环境稳定。养殖期间,根据天气、水温及摄食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

随着气温降低,应适当提高养殖水位。较深的水位能为养殖动物提供更稳定的水温环境,减少昼夜温差对其的影响,同时也能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和养殖空间。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摄食状态科学投喂优质饲料,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鱼体抵抗力。

养殖水生动物摄食旺盛,是育肥的关键时期,应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投喂量需根据养殖品种、规格、水温及摄食情况灵活调整。同时,及时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类,降低养殖密度。


科学规范用药


一旦发生疾病,应及时诊断治疗,可咨询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或通过“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http://www.adds.org.cn)进行咨询,做到对症用药,科学防治,选择“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中的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