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全链条数字智能育种装备技术
2025年4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由全国畜牧总站推荐,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多家省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协同开展的“生猪全链条数字智能育种装备技术”,成功入选2025年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


技术背景
我国生猪育种长期存在结构性问题,育种工作限于育种群金字塔尖部分,种猪自身的数据分析和评估缺乏全域理念实施育种的观念,对基因传递效率和杂种优势难以精准评估,效果未能在生产群直接体现,育种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针对目前生猪种业中育种数据获取难度大、育种数据获取局限导致的育种效率低、遗传改良速度慢的瓶颈问题,技术团队研发生猪全链条数字智能育种装备技术,为降低育种成本、提升育种效率、保障种业安全、促进粮食安全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生猪全链条数字智能育种装备技术示意图
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01 猪只个体化管理
在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中通过电子耳标,保证各世代猪只的身份唯一性,实现猪只的个体化管理,达到猪只各世代系谱可追溯,全链条数据可追踪到猪只个体的目的。

猪只个体化管理可追溯
02 全链条数据智能化收集
在猪只的各世代中,采用测定站、猪只群喂仪等智能测定设备收集猪只生长性状数据;手机APP交互端收集猪只繁殖性状;精喂仪等智能饲喂设备收集猪只营养数据;智能环控仪收集猪只生活的环境数据等。软件交互端保证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通过智能设备、物联网、软件交互端建立起高效表型组测定技术体系。

智能测定设备:群喂仪
03 大模型算法精准评估
基于收集到的各世代猪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利用大模型算法对猪只进行精准遗传评估,提高育种效率,采用精准选配算法,匹配最优的公猪与二元母猪进行配种,最大化个体杂种优势,降低商品猪的料肉比。

大模型算法
04 软硬一体高效管理
利用软硬一体化的育种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自动测定、自动评估、自动选留,使育种操作更简单、更高效、更容易推广普及。
二、配套技术
01 精准饲喂技术
利用在线近红外、原料码、料塔称重器、群喂仪、精喂仪、测温仪等智能设备,实现饲料生产和养猪生产场景数字化,实时收集饲料原料、成品、猪场生猪各生长阶段的品种、营养、生理、健康、环境等数据,结合传统的多种统计学模型和机器学习,对猪的营养需要和供给做精准评估,提升养殖中饲料利用效率。


精准饲喂技术及设备
02 智能化环控技术
以物联网、4/5G、NB-IOT技术为支撑的未来猪场环控仪设备、控制系统,内嵌生猪不同生长时期的标准环境参数曲线,实时监控饲料量、水量、室内外温度、电压、湿度、压力、风速及舍内CO2、H2S、NH3浓度等,并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分析,实现数据化、精准化高效管理,减少人工成本。

智能环控设备
技术优势
该技术通过将育种技术智能化、数字化,改变传统育种模式,使育种更简便、更高效、更轻松。通过以生猪全链条数字智能育种装备技术为纽带,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联合育种,可支撑全国7亿商品猪出栏的繁育体系,加速生猪育种进入数字智能化时代,为行业注入新质生产力,从源头提升生猪育种效率,保障种业安全,促进粮食安全。
示范应用效果
该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来,在扬翔集团猪场中应用电子耳标、精喂仪、群喂仪、查情宝、智能环控等智能设备20.1万台套,实现生长性状、繁殖性状、营养数据、环境数据等数据的智能化采集。
在示范点的4个核心育种场、2个楼房猪场中已通过电子耳标实现猪只不同世代的个体化管理,示范猪场的核心群遗传进展提升20%左右,通过精准选配算法选配的杜洛克和二元母猪,其产生的后代料肉比下降0.12,30—120kg日龄缩短4.64天,成本降低约50元/头。
同时,该技术在海南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江西泰和绿色巨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武汉绿色巨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养猪企业中进行广泛推广,帮助其实现猪只的精准选种选配。
技术应用潜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市场,每年近7亿头的生猪出栏量,满足7亿头商品猪,需要曾祖代猪30万头左右、祖代猪200万头左右、父母代猪3500万头左右。
全链条数字智能育种体系可以涵盖不同世代、育种关键环节不同链条数据的高效收集,提升整个生猪育种行业的育种效率。
针对整个生猪育种行业,利用全链条数字智能育种装备技术,预计可提升核心群遗传进展40%左右,可最终让终端商品猪料肉比达到2.45左右,商品猪节粮44公斤/头,提升50元左右收益,中国年出栏约7亿头肉猪,可总节粮3000多万吨/年,创造350亿社会效益。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