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手机版|微信公众号|繁體|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技术推广

“渔”技前沿 | 稻-虾-鳝生态综合种养技术

时间:2025-03-12 10:50来源: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字体:

技术概述

技术基本情况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豪迈气概。

湖北小龙虾、黄鳝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一半,小龙虾和黄鳝产值过千亿,养殖技术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虾鳝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特色。

湖北稻虾种养是大家熟悉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为我国稻田提质增效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目前已成为我省主要的稻田生产模式。该模式在近几年的生产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单茬小龙虾生长周期短,捕捞难,上市集中,价格低,下半年围沟闲置,在小龙虾成熟繁殖后会造成难以预测养殖密度,导致小龙虾养殖密度高,个体小,高温红壳率高,早熟等问题。

鳝稻种养模式也可以很大程度提升稻田的综合效益,此种模式生产中也存在上半年围沟闲置,鳝鱼饵料不足,投资成本高,养殖风险大等问题。面对虾稻模式和鳝稻两种稻田提质增效的良好模式和针对各自的优缺点,本团队在充分研究水稻、小龙虾、黄鳝的生物学习性的基础上,提出虾-稻-鳝生态综合种养新模式。该模式解决了传统模式中存在的多个问题,有效地提升了稻田的综合效益。

示范推广情况

稻虾鳝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经过本团队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了科研成果主要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技术规程和科研论文等,科研成果也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推广应用,目前已在湖北的潜江市、仙桃市、监利县、公安县等多地推广,推广面积约有1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提质增效情况

稻虾鳝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在目前推广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经济效益方面,可实现每亩田稻谷产量550kg,小龙虾75kg,黄鳝25kg,每亩可实现产值5000元。该模式较虾稻种养模式,每亩可增加效益35%以上;较稻鳝种养模式,每亩可增加效益40%以上;较传统的种植稻谷增加效益3~5倍。

社会效益方面,可通过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体系,提高产业化程度,增加就业,带动相关行业。该技术近三年培训600余人次,带动农户3000余户。预计未来三年将带动农户超过1万户,生产面积超过30万亩,吸引创新创业人员1000人次,还可辐射周边省市,带动全国。

生态效益方面,该模式中水稻农药化肥用量减少,虾鳝共处可以清除彼此的弱、小、病、残个体,产出的虾、鳝规格更大,病害更少,更易产出精品虾,优质鳝,提升养殖效益,对周边环境无污染。该模式可充分发挥稻、虾、鳝等各自优势,加大彼此间的共生互利关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要点

养殖稻田的改造与准备

在冬季进行稻田改造,开挖4m宽、1.5m深养殖围沟,平整稻田,建设好配套的进排水设施。在3月底投放小龙虾苗种前,每亩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泼洒彻底消毒,进水口用60目的网袋过滤。

小龙虾养殖

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以上后,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4~6g的小龙虾苗25~30kg,约4000~5000尾。按照虾稻共作养殖规程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底停止捕捞开始准备移栽水稻。

黄鳝养殖

选择在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50g左右的种苗7.5kg左右,养殖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第二年5月份起捕小龙虾,虾笼内亦有黄鳝钻入,捕大留小,将小个体黄鳝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底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到7月份投放黄鳝苗种,转入下一个养殖周期。

适宜区域

技术适宜推广应用的区域

适宜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推广,特别是类似湖北的江汉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国家主要产粮区域。

2025年主要示范点

主要示范点位于潜江市、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公安县、黄梅县、沙洋县。

注意事项

1

小龙虾和黄鳝放养的时间

2

小龙虾和黄鳝的放养规格

3

小龙虾和黄鳝放养的比例

4

水稻、小龙虾和黄鳝之间的互生共利关系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