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症防治技术指南
根据水产养殖病害流行特点和全省水生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分析,当前即将进入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症防控关键时期。为及时有效开展病害防控,遏制和减少鱼病发生,降低渔民损失,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编写了《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症防治技术指南》。
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症防治技术指南
为及时有效开展今冬明春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避免病害发生及蔓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特制定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症防治技术指南,供养殖户参考使用。
越冬综合症防治总体上分为越冬前管理、越冬期管理和越冬后管理三个阶段,分阶段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更好地降低越冬综合症的发生风险和危害程度。
越冬前管理(秋季管理)
秋季养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越冬期积累营养,提前清理可能导致病害发生的隐患,避免养殖鱼类带病越冬。
1.做好鱼体检查。秋季应对池鱼开展一次详细的体检,检查的鱼应从池塘下风处撒网获得,如池塘下风处没有捕获目标鱼类,则可从投饵台下风处撒网获得。鱼体检查的重点:
体表及鳍条的伤口,如赤皮、锚头鳋叮咬后继发细菌感染形成的溃疡等;
体表寄生虫,主要是体表及口腔、鳍条等处的锚头鳋,无鳞鱼体表黏液的杯体虫等,鳃丝的中华鳋(少量中华鳋寄生时易被忽略,其造成的鳃部伤口持续感染后可在春天形成严重的烂鳃,近几年开春后花白鲢普发的烂鳃病与此病原高度相关)、纤毛虫等;
内脏检查,对肝胰脏状况做评价,状态不佳时应强化肝胰脏的机能,对消化道进行解剖,观察是否有溃疡及寄生虫。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开展有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避免鱼体带病越冬及持续深度感染后引起病害发生。
2.强化饲料投喂。秋季饲料投喂的重点:
要根据水温的变化逐步降低投饵率;
根据销售计划做好饲料投喂管理;
对准备越冬的鱼应提高饲料档次,为越冬期积累足够的营养。
3. 合理调控水位。养殖户应在越冬前适当加深池塘水位,条件允许的池塘至少加深水位至2米以上,最好能达到2.2~2.5米。加水时需注意,长时间未加注新水的池塘切勿一次加水过多,否则可能诱发细菌性疫病,最好少量、多次加注新水至理想水位。
4. 提前培肥水质。在天气晴好、水温尚可时,应尽早合理施肥以培肥水质,促进藻类生长,以维持越冬期的水质稳定。水质清瘦的池塘受寒潮的影响更大,存在低温有害藻类(如三毛金藻)大量生长后造成养殖鱼类中毒的可能。
5. 及时销售成鱼。总体来讲,在饲料质量不稳定、极端气候频现、苗种退化、疫病高发等因素影响下,池鱼越冬风险较大。若池鱼已达上市规格且价格合适时,应考虑及时销售,既可以减少越冬的风险,也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晒塘、清塘,为来年的养殖打好基础。
越冬期管理(冬季管理)
冬季养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持鱼体的基础代谢,防止微小伤口持续恶化后形成深度溃疡,避免寒潮来袭时鱼类被冻伤,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1. 坚持饲料投喂。越冬期间视天气及水温情况坚持投喂,有胃鱼(如黄颡鱼、斑点叉尾鮰等)低温期视天气情况3~4天投喂一次,投饵率控制在0.1%~0.2%以下;无胃鱼(草鱼、鲫鱼等)视天气情况2~3天投喂一次,投喂量控制在0.2%~0.3%以下。天气突变、寒潮来袭前停止投喂,勿超量投喂。
2. 定期检查鱼体。重点关注杯体虫、锚头鳋。近几年的气象数据表明,冬季气温持续升高,越冬期鱼病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在越冬期每25~30天开展一次鱼体检查,检查的重点是甲壳类寄生虫如锚头鳋、体表的伤口及消化道的溃疡。定期准确了解鱼体状况以便条件允许时及时处理。
3. 应对极端天气。关注天气变化,提前作出预判。极端寒潮来袭前确保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并可通过提前撒盐等方式降低寒潮对养殖带来的伤害。寒潮来袭前两天停止饲料投喂,寒潮开始时打开1台增氧机(勿使用涌浪机也不可同时开多台增氧机,以防池底水温下降)以防止池面封冰。
4. 预防三毛金藻病。三毛金藻病主要发生于水质清瘦的盐碱地池塘。越冬期应定期观察水色,若发现水色淡黄、透明度较大且鱼类活力减弱、趴边时,应立即镜检水质以确诊,一旦确诊为三毛金藻中毒后可施用碳铵或作换水处理。三毛金藻病处理不及时可导致鱼类大量中毒死亡。
越冬后管理(春季管理)
开春后的养殖管理尤为重要,该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快速提升鱼的体质,避免鱼体受伤。
1. 及时补充营养。春季水温回升,鱼类活动加强,生长加快、多种鱼类进入产卵期,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因此春季应视天气情况及早开始投料,冬季未停料的池塘可增加投喂频次,投喂的饲料应为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以便快速提升鱼的体质,增强鱼体免疫力,降低疫病的发生率。还可适当添加发酵饲料或者促消化的有益菌于饲料中,以减少消化道的负担,提高营养的吸收率。另外,不能因为鱼类摄食欲望强就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投喂量,这样极可能诱发肠炎、套肠等问题,应经5~7天逐步、缓慢地增加饲料投喂量。
2. 适当降低水位。春季阳光照射时间变长,强度变大,水温回升较快,此时可适当降低水位至1.8米,以加快水温上升的速度,但是水位仍不可过浅,主要是春季气温不稳定,存在倒春寒的可能。排放池水时,可少量多次操作,避免一次排出较多的池水引起鱼类应激。
3. 科学投放鱼苗。春季是鱼苗投放的主要季节,在投放苗种时应注意这些方面:一是提前对购买苗种的池塘实地考察,发现鱼体有伤或正在发病时应慎重购买;二是条件许可时,提前对所购苗种进行强化投喂,通过维生素及免疫增强剂等的投喂提高鱼苗体质,可提高鱼苗下塘后的成活率;三是参考历年疫病发生情况选择苗种投放时间。在历年大规模发病的时间节点,谨慎捕捞、投放鱼种。
4. 加强底质改良。春季是强对流天气多发的季节,强对流天气可导致池底的有机质、病原在短期内大量的释放,形成了疫病暴发的病原条件,因此在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应重点对池底进行改善。
5. 适当培肥水质。水温回升后藻类活性增强,繁殖加快,对营养的需求也持续增强。在该阶段可根据水质及藻类的具体情况制定肥水计划,以维持一定的藻类丰度,为养殖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及天然饵料。
6. 及时治疗鱼病。如果越冬期发生疫病,应第一时间对疫病进行准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开展系统化的防治。治病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及剂量:水霉病发生时可先用五倍子末+盐全池泼洒,而后对体表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低温期外用消毒剂以碘制剂为好,苯扎溴铵、戊二醛对藻类影响大,可能造成藻类死亡;二硫氰基甲烷等泼洒于长期未投喂、鱼体弱的池塘后可能诱发大规模的死亡;内服药物的选择主要根据投饵率来定,投饵率低于0.5%时,以促进消化,免疫增强类为主;投饵率超过0.8%时,可用敏感抗生素帮助治疗,治愈后继续添加促进消化、免疫增强类投入品,以防止复发。
应提前了解冬季水产养殖的基本面变化,提前制定应对措施,有的放矢做好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症防治,为全年水产养殖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