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涿州高标准农田里,大型农机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10月23日,在河北省涿州市歆农家庭农场的高标准农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农机手驾驶着播种施肥一体机,抢抓农时播种冬小麦。
“以前是小块田,种麦只适合小型农机,需要好多天,现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使用大型农机快速方便,播种、施肥一气呵成。”涿州市歆农家庭农场负责人董红岩蹲在地里,仔细查看小麦的播种密度。
土地好,麦粒饱,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董红岩的这片地,原先田间是不到两米宽的土路,一过车就尘土飞扬。现在修了水泥路,大型农机进来了,集中连片耕种。
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伴的,是高效节水系统的推广。小麦每个生长阶段都要靠水提劲,董红岩的农田里安装了自动化喷灌设施,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对麦田实施水肥一体化灌溉,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还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三到五成。
农田条件提升了,地也好种多了。在地头,气象监测系统就像一双“眼睛”,可实时测量风向风速、温湿度等,为小麦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提供数据参考。
小麦种在高标准农田里,新品种、新技术进田,董红岩的干劲十足。“收完玉米种小麦,一茬接一茬,种粮更有底气了。”董红岩说。
种粮底气越来越足的,还有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李子札村种粮大户张志清。这两天,张志清一直在田间忙着播种旱碱麦,一粒粒饱满的麦种在盐碱地里“安家”。
“今年我们打算种植3000多亩旱碱麦,预计再有五六天就能全部完成播种。”张志清说,他种植的旱碱麦全部采用“六步法”高产栽培技术,即优选品种、重施基肥、缩行密植、重度镇压、春季肥料水溶追施、一喷多防,助力旱碱麦稳产丰产。
向盐碱地要粮食,先要改造土地。张志清请来农业科技人员,检测土壤盐分,挖掘排盐沟渠,对土地进行大面积深耕和土壤改良,并对农田沿线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
耕地提质量,还要以种适地。张志清的这块地,今年种的还是“捷麦19”和“捷麦20”,这是专门针对盐碱地培育的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高效统筹土、路、水、肥等要素,综合应用土壤改良、治理修复等技术,在原先杂草丛生的盐碱地上布置合理的水网、路网,铺设灌溉管道,修建排水沟等设施。通过采取淡水洗盐、增施有机肥、土地平整等措施,降低土地盐碱度,提升地力。
“河北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让更多粮田变良田。”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北省已在黄骅、海兴、曹妃甸、沽源等13个县(市、区)完成18万亩盐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旱碱麦—苜蓿粮饲轮作等技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盐碱耕地保水保肥能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