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手机版|微信公众号|繁體|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市县之窗

房县:庐陵乌鸡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发展记

时间:2025-09-02 16:40来源: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字体:

房县庐陵乌鸡是房县古有家禽珍稀品种,其颈长筋长,体态高昂,乌皮乌爪,黑喙秃尾,羽皎如雪。性猛敢斗,善嬉林间,如履平地。其肉食药同源,补益之功甚强,是不可多得的地方鸡遗传资源。据民间传说与地方史料记载,此鸡于唐中宗李显贬谪房州期间,因获荐愈中宗沉疴,遂敕封为“皇家贡品”。

李显系武则天第三子,曾两登帝位。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即位未久即遭废黜,贬为庐陵王。先后徙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房县),并于房州蛰居十四载。相传李显自幼羸弱,噩梦频频,居房州时曾染沉疴,百医无效,当地百姓献上乌皮乌爪、羽白如雪之乌鸡,称其:“此鸡滋补强身,可疗疾也”。显食后,疾渐愈,遂常食之,体乃康健。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后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迎显复位,改元“神龙”。显感念昔日乌鸡救命之恩,遂下诏列为贡品,命房州岁贡朝廷。因其王爵封号为“庐陵王”,故得“庐陵乌鸡”之名。遂以神奇的药食价值闻名天下,既得“皇家贡品”之誉,亦为房陵文化之典。

时至当代,传承历史瑰宝、发掘遗传资源成为时代使命。2019年,藉全国遗传资源普查之机,深藏荆山楚水的“皇家贡品”重现光彩。经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运用DNA测序技术与性能观测分析,确认房县庐陵乌鸡为具有显著特色的独立遗传资源。

在房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省市业务部门大力支持下,房县庐陵乌鸡新发现遗传资源申报工作全面启动。2023年1月,该品种通过湖北省遗传资源委员会评审。今年,将冲刺国家遗传资源评审委员会终审。6月底,位于房县回龙乡黑獐沟村的庐陵乌鸡资源场正式建成投产。项目总占地150亩,其中养殖区10亩、生态林地140亩。

该资源场采用“科研+保护+产业化”模式:核心区实行本交家系笼养,存栏规模2000只;外围林地推行“553”生态散养模式,养殖规模1500只。这一现代化资源场的建成,不仅为庐陵乌鸡种群繁育和遗传保护注入新活力,更为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千年贡品焕发新生,继续谱写乡村振兴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